点击上方关注订阅郭亮设计事务所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wouldn't it be nicethe beach boys当前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
“互联网+”与设计产业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经历了从以通信为主要特征的网络经济阶段,过渡到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深度应用为特征的信息经济阶段,即“互联网+”阶段;并在不久的将来,迈向以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互联网经济时代。随着中国信息经济的全面发展,设计产业在互联网平台基础上,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的转型、创新、跨界与新生,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和新特征。
互联网时代设计产业及其新特征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方面的快速变化,设计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发生演绎和变化。通常所讲的设计是指现代设计,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网站设计等兼具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活动的总称,设计产业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国或地区对设计产业的分类各有侧重,中国不同城市对设计产业的界定和分类也各具特色。无论采用何种定义或分类方法,设计通常超越创意产业,在更广泛的经济范围内提振企业绩效和经济增长,因而,设计产业带来的增长很可能高于预估。
而互联网的介入让设计产业的发展如虎添翼。互联网本质上就是互联网产业走出自身,推动各行各业按信息方式生产的过程。互联网介入各行各业所发挥的“鲶鱼效应”将新旧生产方式的成果以比较的方式在整体经济中显现出来,从而推动旧的生产方式向新的生产方式演变。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无人机、智能交通、开源创客、智慧生活、众筹平台、孵化器等领域的最新设计,都是与互联网融合的奇迹。在此过程中,网络不仅催生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的设计,传统设计的理念、实现方式、合作模式与所涉及的范围广度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挑战,设计产业也出现定制化、智能化、敏捷化和虚拟化的新特征。
借助科技强大的功能,设计产业表现出很多新的趋势:从事设计的工作者除了在数量上与日俱增,也呈现人才多元化和人才利用社会化的特征;互联网拉近了设计师和消费者的距离,消费者地位不断上升;随着设计平台的普及,设计参与者更加多元;设计语言也随之发生改变,超越了单一的表达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信息可视化使得很多原本无法量化的信息能够以直观的形式呈现,是创意设计美学和严谨科学叠加的产物。
中国“互联网+”设计产业及关键问题
中国的设计产业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初露端倪。经历了八十年代的平面设计时代、九十年代的广告设计时代、二十一世纪初的三维空间和品牌形象设计的终端和体验店,再到随后的地产营销设计和近几年对交互体验的要求,中国的设计产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近年来,中国政策导向更加明晰,中国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渗透与普及率较高的智能终端加速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工业设计产业正迈向一个新的台阶,然而在互联网领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国内一批主流工业设计网站还停留在分享设计理念、提供活动信息、提供交流平台等方面;设计师与客户合作网络、设计师之间的技术合作,以及产学研合作明显不足;前沿与专业信息的流通与获取、设计人才和国际设计市场拓展人才等仍旧非常缺乏。
互联网+”时代下的设计产业还面临着严峻的专利保护问题。山寨品质良莠不齐难分真伪,甚至利用网络监管的缺失,专门以出售仿品盈利。然而,一些山寨产品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抄袭,为占领更多的市场,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正当保护,而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仍然需要一定的空间来鼓励创新。有研究表明,充斥着山寨生产的制造业(中国制造)实际上是在促进中国的创新能力。
研究表明,专利保护强度与经济总量无关,而与人均国民收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当一个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的时候,专利保护的力度与经济增长成负相关;人均收入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增强专利保护力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据统计,2015年全国已经有10个省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内蒙古、广东、福建、辽宁和山东。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人均收入在12276美元以上的为高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在3976-12275美元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在1006-3975美元之间的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低于1005美元的为低收入国家。按照2014-2015年世界各经济体人均gdp排名,2015年中国人均gdp为8280美元,排第75位。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没有一个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高收入的标准。2014年,上海、北京、浙江省、天津和苏州市人均收入进入中等偏上水平,其他省份和地区收入均属于中等偏下。此外,从世界各国看,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大关,本就意味着经济的优化和社会的平衡,国家的产业升级、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都随之达到了较高水平,我国与之还有一段距离。政策设计也不能以发达国家对专利的保护力度为准,而要与目前的发展状况相匹配,将重点放在规避山寨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保护原创权益,促进创新。
展望与对策建议
互联网带来的交流便捷化和信息对称化,以及个性化需求,为设计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产品设计不仅仅依靠理念,更需要科技来支撑特定功能的实现;设计师不再仅仅依靠个人创意就能赢得市场,跨界合作更为普遍;设计人才需要更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技能组合才能适应职业的飞速发展;等等。
互联网同时也为设计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信息在不同产业、部门、地域自由流动,通过信息网络平台进行整合,跨界融合产生聚变,从而催生新设计。互联网去中心化和资源共享的特点提高了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全球企业纷纷跟随“苹果”的步伐,从营销导向型转向设计导向型,设计师进入高级管理层;设计产业与商业、教育、医疗、旅游、城市规划等深度融合,发展出网络创新设计、一对一定制化设计等新业态,创造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新产品,打造一个个宜居高效的社区和智慧城市;互联网农村的普及将设计师的视线投向这一“蓝海”市场;设计也被用来解决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关注设计的社会影响,将通过与政府或非盈利机构合作提高整体社会福利。互联网不再是“虚拟化”的,而是日益融合实体事物和物理空间,通过资源的优化重组,创造出新价值和经济增长点。
针对这些挑战和机遇,中国设计产业政策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定符合现阶段国情的设计产业政策体系。设计服务具备与更多产业领域跨界融合、催生裂变新型产业业态的强大功能,因而,设计产业政策要充分考虑相关产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前瞻性思维,在更广范围内促进设计产业良性发展。国家政策尤应以发展优质社会为目标。通过设计产业提高社会福利、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设计产业的高科技发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保持创新的持续性重在产权保护;但要建立符合国情的专利保护体系,对设计产业知识产权适度保护,保护力度与国民的可支出水平相适应。如可以通过构建专利池的方法选择性地进行专利保护。
第二,加速设计产业数字化发展。“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信息的获取、开发和利用,重构产业生态系统;信息的获取能力、连接能力、加工能力和利用能力将成为未来综合国力的新标志。首先,要促进产业创新模式向高效共享和协同转变,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产业智能服务系统和快速反应的生态系统,通过信息流动实现跨界融合发展;其次,需要建立设计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并根据精确的统计数据和研究分析出台相应产业政策;再次,运用新技术协助设计创新。融合网络设计平台、物联网和网络制造等技术,将各类设计和制造能力虚拟化,以提供服务为目标汇集各类资源,并统一进行智能化经营和管理。
第三,打造“互联网+”设计产业生态系统。以互联网为载体,建立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网络体系,构建新型设计模式和产业生态体系。物联网等技术为智能化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学科间的深度交叉要求产业不仅在内部形成流畅的价值链,还要与产业生态圈内的其他产业进行高效的能量交换。这就需要信息的横向流动和人才的跨界合作。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动态协同服务系统,将设计发包方、服务提供商、设计承接方、最终使用者整合到同一平台。此外,除创造鼓励全民参与的创新环境外,可以将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科研院所、大学、客户群体等利益群体整合起来,共同协作,借助社会的力量解决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郭亮 ︳設計事務所
全案设计 · 平面布置 · 创意设计
软装搭配 · 灯光布阵 · 色彩构成
北京 · 天津 · 廊坊 · 南京 · 济南 · 聊城
“ 设计是无休止的ctrl+z和该死的deadlines! 可有些时候,它是无聊生活中随机的小希望。”
关注我的百家号,郭亮设计事务所,与大家一起共同探在设计中遇到的各种心得体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